日本地震太多,電纜斷的話,要確定斷點就要挖路,用斷點檢測設備精度有限,不如電線桿一目了然。現在有電纜隧道和城市綜合管溝,對地震可能沒那么敏感了,但成本實在高。日本在推動電纜化,但也只是新增線路。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反對在地底建電網,電線桿可抵御風雪。他們認為,在發生洪水或者泥石流時,很難區分地底電纜系統的哪些部分遭到破壞,這增加了搶救電力所需要的時間。
電線桿還可以扮演其他簡單的角色,比如可以用來布置街燈,為地圖和地址標記提供定位空間,這對于日本的村鎮導航來說非常有幫助,因為在這些小地方只有一小部分街道有名字。我國在某些城市也與110合作可以用以作為報案定位,所以各位在街上發現有警情但不能確認位置就可以嘗試提供附近電線桿編號看看能否查找到準確位置。
可靠性和成本確實是主要的兩個考量因素。地底電力系統斷電的概率比地上電力系統的概率小50%,但是一旦地底系統斷電,其平均持續時間比地上的高出58%。所以所需的修理時間就更長,所以那些依靠地底線路的客戶通常都是最后一個恢復電力供應的。隨著地底線路變得老舊,其可靠性就越低。重新替換地底線路的費用比重新替換地上線路的費用要高出好幾倍,甚至10倍。
日本是早期發達國家,日本的城市上空的管線是歷史遺留問題,入地工程量太大,積重難返。電線桿雖然不美觀,但并不妨礙使用,所以在預算安排上自然不是考慮對象了。